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

央国企怪象的背后,看似光鲜,实则压抑

在央国企的围城之中,每一位身在其中的人,或许都曾有过那令人窒息的瞬间:明明只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,一句话、一条短信或一封邮件便能轻松搞定,却偏偏要在这庞大的机构中,上演一场声势浩大的形式主 义大戏。 回想起电视剧《县委大院》中的一幕幕,那体制内的荒诞与无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。小林那无尽的加班,改材料、要台账,仿佛陷入了无尽的循环,让人不禁感叹,这究竟是工作的必需,还是无谓的折磨? “过度加班、工作留痕、朝令夕改”,这已成为央国企的“新常态”。上级一句话,下级跑断腿,所谓的“文官动一嘴,武将跑死马”,便是这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鲜明写照。事事要闭环,件件要留痕,否则,你便是那默默无闻的耕耘者,却无从证明自己的存在。 曾几何时,90年代的国企大厂,一个财务室三人便能撑起一片天。而今,三四百人的央国企,财务部却膨胀至二十余人,且个个都是清华、北大、985的财务高材生。然而,这满屋的聪明才智,却似乎都淹没在了无尽的加班与繁琐的流程之中。 “预案、流程、标准、规范”,层出不穷;“周计划、月计划、季度计划、年计划”,没完没了;“周小结、月总结、季度总结、年终总结”,轮番轰炸。这,便是一位央企员工的日常,他的时间,都耗在了这些看似重要,实则虚无缥缈的检查与总结之上。 更有甚者,那些领导小组、攻坚小组、检查组、督导组,如同走马灯般轮番上阵。制度有了,措施有了,闭环也有了,可问题呢?依旧如影随形,甚至愈演愈烈。 基层员工的日子,更是苦不堪言。会议要有记录,照片要横屏,影像要存档;业务审批,签字、盖章、拍照,缺一不可;采购流程,线上线下,双重存档。这“留痕”的基因,已深深烙印在他们的血肉之中,让人不禁发问:这究竟是管理的进步,还是人性的枷锁? 过度管理,过度追责,让央国企的基层员工陷入了无尽的的精神内耗。他们不再专注于工作本身,而是疲于应对各种形式主 义的要求。这,无疑是对他们生命与精力的极大浪费。 再来说说这无纸化办公的笑话。本以为能提高效率,减少浪费,却没想到,给领导的汇报材料,无论多少页,都得先打印出来,再呈上。领导们似乎对电子版有着莫名的抗拒,仿佛只有纸质的东西,才能证明其存在。 而原本简单的纸质化流程,也被这无纸化办公搞得复杂无比。线上审批,线下签字,系统录入,最后还得打印出来,再签一遍字,存档。这,究竟是效率的提升,还是倒退? 更别提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采购流程了。换个电灯泡,买个垃圾桶,都得三家竞标、比价。这,究竟是严谨,还是荒谬? 各种报表、台账,更是基层员工的噩梦。购销台账、社保工资台账、合同台账……一遍又一遍,重复又重复。财务部,简直成了做台账的机器,让人不禁感叹:这,究竟是工作的需要,还是无意义的折磨? 会议,会议,还是会议。央国企的会议之多,令人咋舌。有员工吐槽,自己曾一天参加四次会议,跑得腿都细了,却不知所云。领导安排事情,更是要层层传达,仿佛直接沟通就是禁忌,非得经过几个传话筒,才能传到当事人耳中。 这央国企的种种怪象,看似重要,实则虚无。它们像一张张无形的网,束缚着基层员工的手脚,消磨着他们的意志。难怪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离这片看似光鲜,实则压抑的天地。 官僚主义盛行,形式主 义泛滥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基层员工只能以形式主 义去对抗官僚主义。因为,所谓的“合规性证明”,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内耗游戏。 在这样的工作中,你或许能熬过一年又一年,但你的青春、你的激 情、你的梦想,却早已在这无尽的折磨中,消磨殆尽。这,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?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