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华酥饼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传统特产,也是金华市除月饼之外的主导糕点产品之一。据了解,金华酥饼以面粉、雪里蕻干菜、全肥肉、素油、芝麻、饴糖为原料,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。金华酥饼文字记载始见于南宋婺州浦江吴氏所著的《中馈录》,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华开始研制多种酥饼,除传统干菜肉馅酥饼外,新增火腿酥饼、甜酥饼、辣酥饼等。金华市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糕点,如婺州月饼、连环糕、双喜糕、擦酥、松子糕,也曾涌现出“聚香园”等知名企业和“默香”等知名品牌。作为金华“老”糕点行业头部企业,金华市张大酥食品有限公司近日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签署协议,成立“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——金华市张大酥食品有限公司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心”,标志着金华“老”糕点行业迈上了新道路。青少年参加金华酥饼研学活动金华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、张大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熙介绍,如今,金华糕点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手段,糕点产品正通过“产品迭代、品牌塑造、营销创新”,走新质发展道路。从“好吃”晋级到“吃好”是金华传统糕点产品迭代的重点。近年来,各生产经营者从原材料及配方入手,舍弃了化学色素、香精、防腐剂等添加物,向“观之美丽、吃之健康、食之优雅、送之有品”和“药食同源、食养合一”的养生糕点迭代发展。一些糕点生产经营者与金华、义乌、东阳、兰溪、磐安等地农户建立生产供应网络,构建“金华两头乌猪”“义乌红糖”“东阳香榧”“兰溪杨梅”“磐安黄精”等农产品产销体系。“取天地大美之材,做人间一块好酥”成为金华传统糕点生产经营者的共识,金华糕点也成为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渠道。为了更好地塑造品牌,除了讲好酥饼故事外,金华传统糕点生产经营者组织青少年开展非遗工坊研学活动。张广熙表示,作为金华酥饼浙江非遗工坊和非遗养生糕点制作技艺基地,公司组建了糕点师傅、文宣人员等组成的接待小组,指导制作糕点、讲述人文故事。金华传统糕点生产经营者还积极创新营销手段,门店体验销售与电商直播销售线下线上双管齐下,推动金华传统糕点走出浙江中部。他们选择人文气息浓厚的城镇老街、艺术街区,作为体验式推广金华传统糕点的主窗口,如义乌市“老车站1970”、佛堂老街以及兰溪市游埠古镇等地,通过线下门店体验加短视频、直播以及社交平台,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金华传统糕点的魅力。金华市黄家春莲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坤龙、汪春莲夫妇是首届“金华酥饼大师”,从1990年的酥饼加工小作坊发展到食品企业,公司依靠的就是在坚守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。公司突破传统酥饼肥肉馅口味,创新研制了3层肉等多种口味的酥饼。2013年8月,黄家春莲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酥饼博物馆——黄家春莲酥饼博物馆。作为保护、宣传和传承酥饼文化的重要窗口,该博物馆不仅有酥饼发展历史的介绍,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金华酥饼制作工艺的全过程。此外,该博物馆还建立了传统金华酥饼制作体验点,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能够直接参与金华酥饼的制作过程。在这里,大家不仅能对金华酥饼制作技艺有直观而全面的了解,更能深刻领悟到金华酥饼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底蕴。2014年,黄家春莲酥饼博物馆成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。近年来,金华酥饼品牌价值不断提升。“金华酥饼”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参加“千企百城”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区域商标品牌名单,这标志着金华市婺城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、推动区域品牌建设、赋能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。2009年,金华酥饼的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;2013年,金华酥饼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;2016年,金华酥饼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2022年,金华酥饼首批7家地理标志红标使用单位获得授权;今年,金华酥饼工坊入选首批市级非遗工坊。如今,金华酥饼店在金华市区遍地开花,香飘四方。目前,整个金华市区规模较大的生产厂家有40余家,日产量6万只,与全国20多个城市建立了产销联系。婺城区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,进一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、服务全链条,加强商标品牌建设,建立健全商标品牌培育体系,着力提升品牌价值,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,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一方面,婺城强化商标品牌服务,着力优化品牌发展环境。另一方面,婺城促进品牌价值提升,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充分利用金华酥饼的品牌优势带动酥饼产业链发展,2022年金华酥饼产销量突破6亿元;深挖“金华两头乌猪”地理标志文化内涵,打造首家以“金华两头乌猪”为品牌IP形象,集智慧养殖观光、科普教育、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,吸引150万人打卡看猪,为周边三镇九村引流50万人次,助力村民增收近亿元;擦亮“箬阳龙珍”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底色,打造乡村旅游景点,推动茶旅融合发展,吸引10万余名海内外游客来箬阳品茶、旅游、消费,带动茶农增收致富,村集体收入翻番,真正实现“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,富裕一方百姓”。下一步,婺城区将持续推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,充分发挥商标制度的基础保障作用,有效促进企业和区域商标品牌价值提升,加快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,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(薛海军 孟小平 方星梁)详见《中国食品报》(2024年12月27日2版)排版、美编:苏怡(实习)审核:欧阳美华0102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